手机看新闻
【越乔】获悉,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
正式发布《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明确,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
沿江环湖构建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
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8大城市组团。
1、武汉新城组团:
含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
位于武汉、鄂州两地交界处,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总面积719平方公里。
2、武昌组团:
西起长江,南、北、东3个方向以三环线为界,总面积182平方公里。
3、汉口组团:
4、汉阳组团:
东起长江,西至蔡甸蔡甸街、常福,北起汉江,南至汉南纱帽,总面积379平方公里。
5、汤逊湖组团:
西起长江,东至武广铁路客专线,北起三环线和汤逊湖南岸,南至武汉绕城高速,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6、鄂州主城组团:
北起长江,南至武汉黄石城际铁路,西起鄂州北站,东至花湖机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
7、黄冈主城组团:
西、南以长江为界,北至武汉黄冈城际铁路,东至巴水,总面积172平方公里。
8、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
北起黄石长江大桥西,南至大冶湖,西起大广高速西侧黄石临空区(远期向保安湖片区拓展),东至黄石新港,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大纲》指出,
武汉新城突出高端商务、高效能科创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
总体定位为:
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武汉新城要打造世界级科创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
转变发展方式
“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包括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个城市。
2021年武鄂黄黄常住人口约2300万人,占武汉都市圈的68%,占全省的近40%;
地区生产总值约2.3万亿元,占武汉都市圈的77%,占全省的46.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是全省水平的1.17倍;
建设用地地均生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道72.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4个百分点。
武鄂黄黄产业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以“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武鄂黄黄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
普通高校和“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对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
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大纲》指出,
以武汉新城、花湖国际货运枢纽和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着力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
即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到2025年,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水平大幅提升,“一江两屏、南湖北河、沿江布局、湖城相依”的山水城格局更加稳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加协调,武鄂黄黄核心区多中心组团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空间潜力进一步释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都市圈“3045”时空联系(邻近组团中心之间30分钟可达,
汉口、汉阳和武昌三组团至鄂黄黄组团,武汉新城至天河机场45分钟可达)目标初步实现。
以花湖机场建设为契机
提升武鄂黄黄城市功能
《大纲》明确,花湖机场总体定位为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
加快开辟航空国际(地区)航线,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
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打造“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核心支点,建成世界级航空物流新枢纽。
以花湖机场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鄂州、黄冈、黄石城市功能,坚持产城融合,
处理好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培育发展鄂州、黄冈、黄石三大临空产业片区,构筑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支持鄂州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
鄂州葛店开发区和武汉新城统一规划、整体实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支持黄冈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能级,有序发展商贸物流、航空配套服务等产业,
重点承接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
支持黄石提升城市功能,发挥黄石新港航运优势,加强与武汉港口合作、与花湖机场协同,
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共同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产业,
打造都市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构建武汉和鄂黄黄
快速道路系统
《大纲》提出,在现有交通体系的基础上,
以武汉新城为中心,构建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重要交通系统,着重提升8大组团间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
区域内规划4条高铁,分别是既有的京广高铁、“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铁、京九高铁、福银高铁。
在近期开工建设已入规项目的基础上,
规划新增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线(南湖东——葛店南),在武黄高速南侧设武汉新城站,
通过既有武冈城际,介入京九西通道。总长约38千米,预计投资145亿元。
远期规划对福银高铁和京九高铁进行延伸补强。
一是福银高铁补强工程。
新建武汉新城站—黄石白沙铺,长约75千米,预计投资140亿元;
黄石白沙铺—南昌,长约170千米,预计投资340亿元,实现福银高铁高标准(时速350km/h)全线贯通。
二是京九高铁南延经花湖机场至黄石,长约43千米,预计投资90亿元,提升花湖机场战略投送能力。
在城市快轨系统方面,构建2条时速140-160km的高速轨道,
形成“鱼”形骨架网络,在武汉新城核心实现交叉,支撑都市圈实现“3045”时空联系目标。
高速轨道一:武冈市域(郊)铁路+13号线。
一是新建武冈市域(郊)铁路,里程约64千米,预计投资288亿元;
二是新建轨道13号线,里程约65千米,预计投资650亿元。
高速轨道二: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19号线+10号线。
一是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及新建铁路引入花湖机场,里程约15千米,预计投资25亿元;
二是轨道19号线,一期武汉站至高新二路在建,里程约23.3千米,预计投资161.2亿元,
规划新建二期高新二路至武汉新城,里程约12.4千米,预计投资64.5亿元;
三是轨道10号线,一期武汉站至汉口站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里程约17.8千米,预计投资156.3亿元,
规划建设二期汉口站至沌口,里程约28.8千米,预计投资230.4亿元。
为切实提升8大组团间人员、要素流通效率,规划建设“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
“三横”之北通道贯穿武汉新城组团光谷片区、中心片区,经吴楚大道联通鄂州主城组团,到达花湖机场,连接203省道沿江经过黄石—大冶组团北部至黄石新港;
南通道利用凤莲大道(武阳高速辅道)贯穿武汉新城南部、龙泉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经锦冶公路联通保安湖片区、黄石临空片区,连接钟山大道穿过大冶湖新区至黄石新港;
中通道为未来规划建设通道,通过武黄高速城市快速路改造西连高新三路,东接348省道到达花湖机场。
“三纵”之中,“纵一”利用创业大道贯穿武汉新城葛华片区,链接257省道联通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红莲湖片区;
“纵二”贯穿黄冈主城组团,经鄂黄大桥连接鄂州主城组团,南向通过106国道接锦冶公路,联通黄石临空片区、黄石—大冶组团;
“纵三”利用燕矶大桥连接黄冈主城组团和鄂州主城组团,向南经过花湖机场西侧连接201省道,贯穿黄石—大冶组团接入钟山大道。
未来可期
越乔整理自武汉发布、长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