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从千亿房企跳槽到百亿房企,这些地产人到底图什么?!

长株潭都市圈  2019-05-10 08:50

[摘要] 去年以来,不少知名房企的高管、中层甚至基层离职,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在组织优化过程中被优化掉了)。除了创业,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得找下一个东家。去哪里就成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去年初,在万科新总裁见面会上,谈及选择祝九胜担任公司总裁的原因,郁亮表示,万科不是靠一两个明星经理人打理的公司,而是靠一支的管理团队。

明源君认为,对于像万科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确实已经不太需要明星经理人了。然而,还有很多房企是需要的。

去年以来,不少知名房企的高管、中层甚至基层离职,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在组织优化过程中被优化掉了)。除了创业,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得找下一个东家。去哪里就成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无论是top10还是top50的房企,合适的位置都很有限。明源君认为,与其绞尽脑汁进大房企,不如考虑考虑那些规模略小,但正在冲规模的房企。这些房企很多东西还有待完善,从知名房企跳过去,发挥空间很大,而且这类房企也舍得开高薪挖人。毕竟,就像娱乐圈的明星有一线到十八线之分,开发商里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也有一二线和N线之别。千亿房企觉得你不行了需要被优化掉,但是在百亿房企眼里,你还挺有价值。

从千亿房企跳槽到百亿房企,这些地产人到底图什么?!

1

从大房企到中小房企
除了能提高企业知名度
也能够带去各种资源

现在,但凡是个组织机构,都会注册一个自己的公众号。这些年来,不少房企问过明源君同样的问题:我们公众号推文阅读量总是不高,有什么提高的秘诀?

碧桂园万科、万达随便发点啥,都容易引发业内的关注,因为人家是标杆,品牌、名气足够大。可是,绝大多数中小房企没有这样的优势。

因此,如果一家中小房企想从默默无闻走向聚光灯下,或者从区域走向等,就很需要一个乃至一群有光环的职业经理人加入。

最近,明源君跟不少规模在两三百亿左右的房企交流,但凡想在未来几年将规模做到500亿或者1000亿的,都在努力引进人才。因为留给中小房企的时间窗口,也就只剩下三五年的样子,这期间没上去,五年八年之后,基本上就进入存量和资产管理的时代了,那时候你想赶超就更难。对于来自知名房企的员工,这些房企求才若渴……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来自知名房企的职业经理人有特殊的价值——

一是可以提高企业的曝光度。

现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话题,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任何广告手段、任何等同于广告的宣传载体,都会被尽可能放大。很自然地,职业经理人也成为了一种宣传载体,甚至做秀都是手段之一。

谈及CEO明星化,《新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年头,你很难找到一个不想出道的CEO”。

因为太大了!

格力董明珠的言论,融创孙宏斌的段子,王健林的小目标……比一般的广告投放,效果都要好太多,而且自带流量,连广告费都省了。

即便低调如任正非,也不时向外界抛出一些文章,对内教育了员工,对外有行业正能量,同时还常常能够吸引公众对企业的广泛关注。

明星职业经理人也能够做到这点——不仅能卖产品、做管理,还能通过引导舆论来塑造企业形象和取得社会认同。

比如某房企,前几年由于跟某大型房企死磕名声大噪,不过由于其非常神秘,使得公众对该房企没太多好感。随后,该公司引入了一明星职业经理人(老板不愿意显山漏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舆论对该公司封闭神秘的印象。

从千亿房企跳槽到百亿房企,这些地产人到底图什么?!

第二,能带去实实在在的资源

当然,提高知名度只是宣传企业形象、寻求社会认同的辅助手段。对房企来说,发展的关键还是人、钱、地。这一点,明星职业经理人也大有用处。

比如某老总被认为是N企的“灵魂人物”,其离职之后,N企有不少公司高管辞职,追随该老总加盟了新公司。此前,要挖这些高管是相当困难的。

钱的层面。马云只跟孙正义谈了六,孙正义就投了阿里2000万美元,一直为人津津热道。马云固然很牛,但一个关键因素经常被选择性忽略,那就是从华尔街毅然辞职跟随他创业的CFO蔡崇信。孙正义投资阿里之前,已经通过牵线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的风投。一个注册50万的小公司,拥有一位华尔街背景、年薪百万美元的CFO,还有一笔高盛500万的投资。这条件,简直亮瞎人的双眼。孙正义有什么理由不投?当时高盛投资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想的。这就是牛人的巨大能量。

过去两年,融资环境收紧,不少缺钱的房企,就不惜重金挖业内的明星CFO。虽然不是都能如愿解决问题,但多多少少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改观,毕竟,融资中的“道”与企业的战略、布局等息息相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可是,从术的层面入手也能解决燃眉之急,其中也有一些效果立竿见影,力挽狂澜的。

土地端的资源比较难一些,所以,不少房企喜欢吸纳下海的政府官员加盟。不过,明星职业经理人团队还是可以有作为的地方。比如,前两年,收并购特别受推崇,在这方面做得好的知名企业出去的投拓人员/收并购团队,到其他公司就特别受欢迎,也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

2

知名或千亿房企职业经理人
能够帮中小房企搭建完善体系

前不久,一小房企的老总有块地想跟某知名房企合作,问明源君能否帮牵个线。明源君问其要公司、高管的简介,以及欲合作地块情况的介绍。该老总很为难的说,你知道的,我们公司比较小,这些东西要么没有,要么很粗糙……这样吧,我找人整理整理。整个行业,类似这样的公司,还不在少数。

一、标准化是一个体系,要搭建起来并不容易

即便到了几十亿,乃至百亿规模的房企,有些东西依然缺失,比如产品、人力等各种体系的搭建,如果靠自己慢慢折腾,等你折腾出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必须要引进外部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来做这事。

复制是做大规模的不二法则,而想要快速复制就要标准化。比如某房企的项目,无论是会所、售楼处,还是户型、外立面,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都是一套标准图建出来的。

这个看起来简单,甚至还让人觉得有点low,但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事实上,产品标准化包括产品技术标准和连锁开发实施标准。标准化设计蓝图,也不只是简单、机械地复制,还要不断创新才有创新力。龙湖就对产品设计有严格的规定:项目90%采用标准化产品,10%自行创新。

同时,考虑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需要4个基本保障要素——项目、产品、流程和人。因此标准化最终的核心内容是: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人力资源标准化。

从千亿房企跳槽到百亿房企,这些地产人到底图什么?!

二、中小房企要规模,必须要走向规范

明源君见过不少几十亿规模房企,标准化程度还不高,这种房企对来自头部房企的职业经理人是十分欢迎的。比如当年阳光城直接将有龙湖背景的陈凯挖过去做了总裁,实现了3年10倍的神话!

现如今,百亿级别的房企,产品标准化多多少少已经不同程度的标准化了,但流程标准化和人力资源的标准化却还有差距,如此一来,产品标准化其实也容易陷入有标准无落实的境地。

草莽时代,不少快速崛起的房企,可能更多的是靠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想要进一步壮大规模,从区域走向,就必须要不断规范化。

1995年,上海万科城市广场项目出现集体受贿事件,工程部的4名员工进了拘留所。对此,谢冻说“一个的公司,一旦跨地域经营,就是它噩梦的开始,万科现在仍在大幅度扩张,而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不让噩梦发生。”

某三五百亿规模房企的总裁告诉明源君:我们早期更多的是强调个人,或者小团队,因此从像万科等这类企业挖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并不是特别好用,但是我们明白,即便痛苦也要磨合,因为要继续做大必须要走向规范,否则很容易走向崩溃。

该公司过去两年引进了大量知名房企的职业经理人,而且开出了很高的薪酬。某人力总就告诉明源君,其刚毕业时,进入了某巨头做到高级经理,之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大型房企担任总监,被该房企挖过去,薪资直接翻番,实现飞跃,他感到略微有点忐忑但更多的是激情满满。

如今,想要最后一搏冲上去的房企依然不在少数,他们对千亿房企的人才,那是相当渴望的。

当然,这个时候,原先企业里的老员工会感到不适应,感觉公司重用外来员工,自己受到了排挤。可是,这个阶段,公司既要冲规模又要不犯错误,必须要重用系统化思维的人才,职能之间可以交叉。觉得自己受到排挤的员工,可以去玩规模更小,还处于打天下阶段,相对比较粗放的公司。一地产人听了明源君的建议,现在就干得很不错。

3

能够解决公司发展的痛点
才能够留得下,获得发展

好几个开发商告诉明源君,他们在产品上采用降维打击的办法,取得良好效果。所谓降维打击就是将一二线的产品,稍作改动复制到三四线去。

职业经理人从知名房企去往非知名房企,也是降维打击。不过,空降兵终究还是有不小的阵亡率的,想要实现降维打击,必须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阶段性的

大多数私有企业,董事长即使把CEO的位置给了你,其实他还是公司最重要的,更别说是其他级别的职业经理人了。

大多数时候,职业经理人是以救火队长或专家的角色加入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是解决公司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问题。

比如明源君认识一个在某知名央企任职的成本总,被一中型房企挖过去,任务是解决公司成本面临失控的问题。再比如,前面提到的,过去两年不少房企高薪挖CFO,试图解决资金链紧绷的问题……

一旦公司棘手的问题解决了,或许就是你要急流勇退的时候了。或者,至少你不能只局限于此,才能迈向更高的层级……

一知名职业经理人就告诉明源君: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帮助老板和公司完成阶段性的目标,我就会离开,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营我的职业生涯,我也像企业一样不断转型,一步一步从一个小职员成长为百强房企的老总。

从千亿房企跳槽到百亿房企,这些地产人到底图什么?!

二是自身的特质要跟公司要求匹配

据明源君所知,有些房企招人的时候,除了学历、工作技能,还要看应聘者的星座或生辰八字跟老板合不合。

地产人去往两三百亿甚至百亿左右的房企,同样也要特别注意,否则不仅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舞台,还掉坑里就不划算了。

首先,潜在的新东家有没有发展的强烈意愿,如果意愿不强烈,原公司的元老一大堆,是不可能有你什么机会的。

比如一百亿左右的房企为了冲规模,在市场上招兵买马。一从该房企离职的员工就说,这公司其实发展的意愿并不强烈。

明源君问,何以见得?

该地产人说,我在里面呆了多年都没有得到晋升,只能离职。最近他们招聘的员工,大都是中基层,高层一个都没动,思路没扭转过来,只是在基础操作层面上折腾,只是小打小闹。

对此,明源深以为然。

其次,你的专长要跟潜在新东家的迫切需要匹配。这样,一旦入职,你才能限度的发挥你的价值,分享公司成长红利。

比如,2000年,万科针对中海的人才制定了名为“海盗行动”的挖人计划,最终吸引近50位中海骨干人员加入万科。

当时,万科在工程质量和成本管控方面的能力较弱,而这些恰恰是中海的强项。

海盗行动帮助万科补足了质量与成本管理的短板,建立了强有力的质量文化,为万科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当初加入万科的50位中海骨干个人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明源君认识一个擅长做收并购的投拓总,却跳槽去了一个倾向于招拍挂拿地的房企,自然很不得志,很快就离职了。(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凌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