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楼市快讯 > 正文

改革从特惠制度走向普惠制度:官员激励难

第一财经日报  2015-05-21 15:44

[摘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近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如何激发地方政府官员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POP" id="artibody">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近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如何激发地方政府官员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白重恩指出,在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正式的制度不是很完善,企业如果照章办事会有很高的交易成本,但是如果能得到官员的关注,就能更好地保护产权,降低交易成本。

这个判断和万达[微博]集团王健林关于“政商关系”的说法有类似之处。王健林说,中国的政商关系这门学问应该比博士后还高,“要走市场,搞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我也不赞成远离政府,在中国我觉得远离政府太假了”。

根据白重恩的研究,地方政府官员之所以愿意帮助企业,有GDP考核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期待从帮助企业中得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比如帮助企业成功,官员也有成就感;企业税收可以带给地方福利,让官员有更多可支配资源。当然,也有私利的驱动。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很强的动力。

在经济学家看来,官员帮助企业的问题在哪里呢?一是在于官员不是帮助所有企业,而是帮助特定企业,这是一种“特惠制度”,只能照顾某个小圈子,而如果圈子过小,别的企业就会受限,经济就没有活力。当然,受限企业可以选择去别处,找到能被特惠的地方发展。但是,这样的模式在正当性方面是明显不足的。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成为特惠对象,另外的企业不能成为特惠对象?这个选择过程有各种各样不公正的地方。随着经济发展,特惠制度的合理性越来越低。

其次,官员的选择到底准不准?如果选错了,就无法提高经济效率。

后,官员帮助企业,往往产生“生产者偏向”,就是在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上偏向于企业。

中国改革的方向无疑是从特惠制度向普惠制度过渡,让所有人享受到产权的保护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但是,如果企业的受益面是普遍的,谁还会给官员提供特惠的利益?一些官员在被帮企业中都藏有各种利益安排,是因为企业能从特惠中获取超额利益,如果没有超额利益,企业也就很难给“官恩”提供对价。

从道理上说,官员理所当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企业服务。但是,当旧的利益安排逐步消散时,新动力在哪里确实是个现实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